2025年2月14日-15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眼底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完善慢性眼病管理体系,为眼底病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指导,以及罗氏制药主要支持的“白求恩·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项目”2025年大会在北国春城长春盛大启幕。
开幕致辞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赵明威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并致开场辞,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指引下,“白求恩·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项目”意义重大,关乎广大眼疾患者的健康福祉。而此次会议的召开,将为项目的稳步推进注入全新活力。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苏冠方教授作为东道主,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是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项目的启动元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自加入该项目以来,科室发展和患者管理取得显著进展。同时,他强调了眼科医生在推动眼底病事业发展中的使命与担当,期望项目能如春日繁花,为患者带来更多光明与希望。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黎晓新教授虽未能亲临现场,但通过视频表达了对会议的关注与支持。她回顾了过去五年眼底病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未来,强调在十五五计划中,眼底病慢病管理需进一步下沉基层,完善管理理念和模式。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迅教授详细阐述了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项目2025规划及五年展望。我国眼底病患者众多,但就诊率低,标准化治疗与随访工作亟待提升。当下眼底病受各方高度重视,防治工作迎来良好契机。许迅教授介绍,“千万眼健康工程” 正稳步推进,眼底病筛查治疗纳入健康列车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他着重指出,眼底病防治涵盖早筛、优治、慢管三大模块,其中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是关键环节。2025年全病程将通过临床共识、人工智能专病档案、科普推广三大体系,推动规范治疗和首年“规范Loading”达标。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孙志伟理事长代表项目主办方发表讲话,详细阐述了基金会秉持的宗旨与使命,并分享了基金会在医疗健康领域深入开展的公益项目成果。长期以来,基金会高度关注基层医疗发展,尤其在眼科创新领域持续发力。2024年6 月“白求恩·眼底病全病程管理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已在全国19个省份成功探索并建立起 “筛-治-管” 一体化模式。未来,项目将依托医联体平台,进一步向基层下沉。在数字化领域,项目借助 AI 辅助实现专病数字化建档,推动科室管理数字化升级,开展定制化慢病管理服务,极大地优化了诊疗流程,为践行 “以患者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提供了坚实支撑,切实为广大眼底病患者带来更多福祉。孙理事长表示,基金会将持续携手与各方合作,共同推动眼底病全病程管理工作。
随后,大会举行了2025全病程项目启航仪式,并同步开展了科室发展愿景展示环节。现场多位专家主任积极参与,纷纷选定2025年科室发展的愿景与目标,这些项目涵盖多个维度,从赋能基层,引领区域专科发展,到关注前沿,注重“优质”引领;从健全质控体系以提升专科诊疗、到提升科研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发展价值医疗实现医患双赢、再到提质增效以拥抱DRG变革等,这些目标成为近200位全病程项目相关科室主任今年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承载了与会嘉宾对科室发展的殷切期望,更为2025年全病程项目的推进明确了努力方向。
篇章一早筛政策优治启航--拥抱诊疗新未来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堃教授分享了我国主要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规划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他详细介绍了眼底病领域指南和共识的形成,以及早筛、优治、慢管方面的探索成果。通过实际数据和案例,充分展示了全病程管理中心在提升诊疗能力、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同时,刘堃教授提出 2025 年的重点工作,包括推进全病程管理共识落地、开展基层筛查转诊课题研究、优化一站式玻注服务、规范治疗。进一步完善推广AI系统化慢病管理实践,提升眼底病规范医嘱的实施,实现患者管理与科室管理的全面提升。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张天资教授指出,国家高度重视慢病管理,医院围绕提升专科服务、契合国考要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强化科研等方向提升竞争力。历经光明中心、玻注中心、全病程管理中心三个阶段,医院逐步攻克筛查、诊疗、管理等难题。通过MDT联动、AI赋能早筛、优化服务流程,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患者诊疗量与满意度大幅提升,科研成果丰硕。作为标杆中心,未来将承担区域早筛与规范诊疗推广重任,打造医联体联盟,提升区域影响力。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大卫教授表示,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指引下,公立医院愈发重视国考评分标准,医疗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成为关键考核指标。随着医改推进,DRG支付备受关注,眼科重要性日益凸显。眼底病治疗理念不断更新,伴随着创新长间隔治疗方案的上市,也正在进一步减轻医保和患者负担。在慢病管理上,借助人工智能筛查提高普筛率,通过一站式优治等变革,提升科室营运能力,助力眼科高质量发展。
篇章二
规范LoadingAl赋能--迎接慢管新时代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罗静教授以湖南为例,分享成功经验。通过成立眼底病专病联盟,搭建基层眼科能力提升平台,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全省多地眼病筛查。针对规范loading,以《慢病共识》为学术基础,明确传递规范医嘱的标准,利用全病程系统化管理APP提升患者依从性与慢病管理效率,通过多元科普、线上互动教育提升患者治疗达标率。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任新军教授分享全病程管理中AI进驻后的2.0版本经验。针对院外管理难点搭建特色平台,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患者基本均纳入慢病管理平台。平台可分析预约、完成数据,具备全病程服务项目,AI实现24小时自动回复且准确率不断优化。平台不仅满足随访等基本功能,还助力科研产出,基于1.0版本已发表多篇科研成果,2.0版本也有多项立项正在推进。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刘东宁教授分享该院在AI患者管理方面的经验。引入AI nurse慢管系统,分院内院外两部分,患者扫码公众号即可录入信息,实现智能化治疗预约与智能随访,助力规范化loading治疗。系统操作简便,减轻医护负担的同事,为患者提供术前指导、科普宣教、满意度调查等功能,进一步促进规范医嘱的落地实施。未来,医院计划与官网联动实现实时挂号,借助AI为医生提供治疗意见,持续优化AI患者管理。
讨论环节,聚焦热点共商发展
专家们围绕眼底疾病早筛的社会经济效益、筛查组织与转诊路径、规范 loading 治疗、AI 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科室绩效考核与优治慢管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院内早筛需加强与社区、基层联动,解决筛查队伍绩效问题,加强多学科合作与培训,利用新媒体强化健康宣教,针对偏远地区与大城市社区早筛难点,借助政策与AI推进筛查工作。对于慢病规范loading建议与科室管理,专家们认为提升关键在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优化诊疗路径、借助AI赋能。强调AI是辅助决策工具,基层医院要做好医生与患者教育。科室绩效考核要结合实际找特色、提升CMI值、加强患者管理与科研转化,基层医院注重医疗质量与医患沟通,重视同质化与亚专业协作。
授牌总结,迈向新征程
会议尾声,许迅教授和孙志伟理事长对全病程1期标杆中心进行表彰、2期指导中心及实践中心等超50家医院授牌,众多医院获得相应称号,这不仅是对这些医院在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工作中的肯定,也将激励更多医院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来,共同推动眼底病防治事业的发展。最后,许迅教授对大会进行总结。他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肯定,并分享了 “千万眼健康工程” 的推进情况。他表示,将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开展全国性的眼底病免费筛查工作。同时,他希望全体眼科医生共同努力,为中国眼底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为“白求恩·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项目”的推进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各方力量。相信在全体眼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眼底疾病诊疗水平将不断提升,慢性眼病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为广大眼底病患者带来光明前景。